张贞一介绍

在当代的安徽画坛,张贞一先生可以说是一位德高望众、令人尊重的画坛耆宿。

zzy

张贞一(1905.12—1985.10),阜阳人,安徽省政协委员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为上世纪三十年代阜阳爱普庐书画会主要成员。1933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育系,也因此,他后来多年从事了教育。先后在安徽省颍州国立茶峒师范学校、当涂师范学校、宣城师范学校任教,后调入芜湖美术研究室,又到芜湖地区文化局担任创作员,这对张贞一来说,无疑为他以后对国画的创作和研究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。后来担任宣城地区文联副主席,宣城地区书画院名誉院长。

张贞一早年受业于黄宾虹、张善孖、汪亚尘、王个簃等大家。黄宾虹乃皖江大地的一位山水巨擘,一代宗师。他重视章法上的虚实、繁简、疏密的统一,用笔遒劲有力,在行笔的谨严处,纵横奇峭,他将新安画派疏淡清逸的画风进行了吸收和发展。张贞一早年在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学时,黄宾虹兼任美专国画理论与诗文的教授,由此,他得到黄宾虹良好的指点和教育,这对张贞一以后的绘画创作起到相当大的作用。

在花鸟、山水、人物画上,张贞一主要得到张善孖、汪亚尘、王个簃等名家的亲授,这些名家都是画坛宗师。张善孖以画虎名声远播,其作品精妙沉雄,栩栩如生;汪亚尘时任上海美专教授兼教务主任,1928年至1931年赴欧洲做艺术考察归国后,1933年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,此时张贞一正在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学。因此,张贞一可以经常得到汪亚尘的亲授指点。汪亚尘从欧洲归国后,重新研究中国画,将西画融入到国画之中,但不是简单地掺杂,而是主张融会贯通,更好地表现国画,他的金鱼特别有特点,有徐悲鸿的马、齐白石的虾、汪亚尘的金鱼之称。这种理念对张贞一影响很大。他之所以对花鸟、人物、山水、走兽等都有涉猎,都能有较深的造诣,与受到这几位大家的亲授指导有直接的原因。我们纵观他的作品,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的作品取法和渊源,其笔墨苍劲,色调清雅,质朴灵动,对自然界的细心观察,对人物动物的神态描绘,以详审造化形态之真谛,对花卉的茁长,人物的动态,既在参以古意的基础之上,又能以自然的超越,呈现物境与造境之美,更能体现出他深厚的笔墨功夫。其笔势纵横,然无莽野狂悍、盛气凌人之态,在创作中,尤其注重细微之处,因此,他的作品表现出文静与自然之态。

张贞一作品
张贞一作品
张贞一作品

张贞一画风的形成,除受到诸多大家的影响之外,与他生活的地理区域文化也有关系。张贞一后来长期生活在芜湖,江淮文化圈的浸润,使其逐渐成为江淮画派的代表人物。

历史上的画派,即因绘画风格、创作手法、审美情趣而形成一个群体。在南朝时,人物画就有“疏密二体”,唐代山水画有“青绿派”和“水墨派”,到元明清画派就多了起来,有湖州画派、吴门画派、松江画派、新安画派、金陵画派,近代的海上画派、京津画派、岭南画派、长安画派、黄土画派等。在江淮大地,自古文人荟萃,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。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和庄子,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、曹丕、曹植,“竹林七贤”的嵇康、刘伶、阮籍,宋代的欧阳修在颍州建立“西湖书院”,清中叶又有亳州的梁巘和萧县的“龙城画派”,民国时期有阜阳爱普庐书画会等,可以说江淮地区人们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喜爱蔚然成风。江淮大地由于特有的文化地理特征,出现了一批有相一致笔墨取向的书画家,如萧龙士、孔小瑜、梅雪峰、梅纯一、黄叶村以及张贞一等,他们常交往于江淮之间,为江淮画派的形成和发展推波助澜。

由于张贞一在画坛的成就和影响,芜湖铁画使用了他的作品作为画稿制作铁画作品。芜湖铁画为安徽的特产,在清代康熙年间就自成风格而享誉海内外,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一朵奇葩,因此,对铁画作品的选稿要求是相当严格的,张贞一的画稿创作的铁画作品“四季花鸟”堪称芜湖铁画的经典作品之一。

早在1955年,张贞一就参加了第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和华东地区美术作品展,由于他在皖江大地画坛的影响和地位,1980年,由安徽省文化局、安徽省美术家协会、安徽省文史馆、安徽省艺术学校、宿州行署文化局、芜湖地区文化局、芜湖地区文联共同主办了“萧龙士、孔小瑜、张贞一、梅纯一、黄叶村五老画展”。这次画展,在安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,因为这五位画家代表着江淮大地的最高水平,为江淮画派的核心,三十多年过去了,至今依然影响着安徽画坛的发展。